第336章喜好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700 字     发布

 而我认为原因在此:

  要么在当时,李林甫的坏并不为外人所知,他在天下人眼里,只是个受宠的宰相而已;要么是人们从来不把父子两辈相互牵连,颇为宽容和谅解,李腾空就是李腾空,李林甫就是李林甫。一个人,只需要看看他周围的人群,你就会知道这个人的水准如何。李白的周围,除了孟浩然、王维、王昌龄、岑夫子、丹丘生等求仙问道类好友外,其余的多半是达官贵人的子女。

  一个为了热爱,一个为了前途。

  

  李白还是很爱自己的妻子的,他和许氏的家,是桃花源一样的境地。开元十八年,李白三十岁,除了写写诗歌,其余一事无成。他也并非光想着靠跟宰相的孙女搞一些纯友谊,多数时候,他也放下架子自荐。这一年,他在长安,拜见了时任宰相的张说同志,简历石沉大海(估计是文辞太狂了)。

  李白不放弃,又给王公大臣投简历,终于,奇迹出现了。

朝内朝外

  

  

  奇迹就是,集恒心、毅力、坚定、疏狂为一体的李白同学,竟然放弃了投简历,破罐子破摔起来。

  他已经三十一岁了,却还在穷困潦倒。

  他已经看透了,自己再怎么努力,也和那些生来就可以科考的人不一样。自己是李唐宗室谋反皇子的后代,“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”,你们懂吗?

  

  于是,李白开始与长安市井无赖饮酒作乐。夏天,他离开了长安。他有些悲愤,他讨厌权贵那蛋疼的眼神。

  他来到洛阳,又跑去嵩山和元丹丘喝酒。浑浑噩噩过了一段时间,又四处游走,到襄阳,他碰见了离别了很久的孟浩然。前头说过,孟浩然因为生病辞职,返回故居,在这期间,有一位仰慕他的粉丝求见他,这位粉丝带来了好运,浩然兄背部的烂疮竟然好转。二人相见甚欢,谈天论地,喝很多酒,还吃了很多海鲜。

  那位粉丝,有一个名震四海的名字——

  王昌龄。

  

  王昌龄也赶来了。

  要知道,孟浩然背上的毒疮,最见不得的食物就是辛辣和海鲜,这回跟王昌龄(李白先走了)豪饮吃鱼以后,毒气发作,竟然一命呜呼了。作为一名资深的粉丝,王昌龄显得尤为悲痛。人家孟浩然即将痊愈,为了跟他喝酒吃肉,竟然病发而亡,真的让他感到无措。王昌龄哭了,这个家境贫寒,开元十五年考中进士的人,当上了秘书省的校书郎(官汜水尉校书郎)。

  在职多年,一直不求上进。

  

  昌龄兄是有名的七绝圣手,这让李太白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。

  人都说李白是诗仙,可这个王昌龄,却是“诗家天子”,虽说仙人比天子高一级,但实际上,还是天子更吃香。他那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的边塞诗,和那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的煽情诗,说实在的,都不在李白之下。作为李白的粉丝,王昌龄也学来了旷达不羁和藐视权贵的勇气。

  所以,让他掌管校对书籍的活,那简直就是开玩笑。

  王昌龄不喜欢工作,所以上班不干活。

  

  领导着实怒了一把,把他贬到了龙标(湖南黔阳)。

  昌龄兄成了龙标尉,主要负责龙标县的稽查、城管方面的问题,连年工作差劲,他悲天悯人,领导的队伍基本不扰民,所以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。李白同志听闻昌龄大哥(比李白大十岁)是孟浩然粉丝,也是自己的粉丝,而且又鼎鼎大名,立刻爱上了昌龄兄。

  他跑到人家面前自我介绍,两人一见如故,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回酒。

  好在李白这厮背上没毒疮,也能随便吃喝,两人海吃一把,离别之时,王昌龄悲从中来,作诗一首。

  

  巴陵送李十二

  作者:王昌龄

  摇曳巴陵洲渚分,

  清江传语便风闻。

  山长不见秋城色,

  日暮蒹葭空水云。

  

  后来,李白也写了一首诗送给王昌龄:

  

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
  作者:李白

  杨花落尽子规啼,

  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
  我寄愁心与明月,

  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
  

  【朝中的爷们儿】

  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三月,李隆基在勤政楼下安排了歌舞表演,美女如云,如花似玉。他自己在帘子里头往外瞧,这时候,兵部侍郎卢绚要先走,小心翼翼地牵马离开。李林甫发现,李隆基目送卢绚的眼神都是充满热情的,他知道,这个卢绚,就是需要他贿赂的眼线。

  李隆基为何要目送卢绚呢?

  原因很简单,因为卢绚长得太帅了,因为是兵部侍郎,所以身材奇好,脸上的笑容也非常干净。

  

  李林甫眯眼看完了这一幕,他很不开心。李隆基拿卢绚跟张九龄比,难道这卢绚就是皇帝下一个的宠任?

  李林甫真想赶紧把这个人弄死,但他聪明智慧的大脑不容许他冲动。

  宰相李林甫同志找到了卢绚的子弟,告诉他们说:“尊君真是气质非凡呐!如今交趾)、广州正缺人才,圣上想要尊君去,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卢家人面面相觑,李林甫呵呵直笑:“我也知道你们怕远,要是怕远,我豁出去,替尊君请求去洛阳干点詹事、宾客一类的工作也行。你们别看是小活,但也算在京,光荣的很哩!”

  

  卢绚听说中书大人都他娘的发话了,怕真让他去交趾,赶紧上书,强烈要求李隆基安排自己当东都小官。李隆基大大地吃了一惊,但转念一想,觉得卢绚为人正派,肯定有自己的原因。李林甫在一旁撺掇,促成了这件事。

  但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,李林甫怕卢绚一下就贬十几级,自己这中书令也不好看,于是上书,义正言辞地要求李隆基让卢绚去华州当刺史。

  卢绚去了,所以,李林甫出现在了会议上,详细陈述了卢绚上任的勤勤恳恳,累死累活,现在已经快死了,所以,刺史也不不能干了。请求皇上给他弄个闲职,比方说员外郎中啦,詹事主簿啦,县府秘书啦等等等等。

  

  李隆基还是很喜欢重用贤才的,绛州刺史严挺之,就是因为三年来没给李林甫上贡,深得李林甫憎恨。李隆基想起严挺之挺有才,问的却是李林甫:“严挺之现在在哪儿呢?这人还不错,能用!”

  凡是能干实事的,都是李林甫要弄死的。

  李林甫退下,乐呵呵地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召来,说:“皇上很喜欢你哥哥啊!这样吧,你赶紧上奏,就说你哥哥得了大病,需要入京治疗。”严损之高兴得屁颠跳起来,告诉给了严挺之。严挺之同意,于是上奏。上奏完毕,李林甫表情凝重地告诉李隆基:“挺之真的是老了,陛下虽然有心,可咱也不能非用人家生了这么大病的不是?所以,臣斗胆请求授给他散官,吃药也方便!”

  

  为严挺之的病痛,李隆基叹息良久。

  天宝二年(公元743年)正月,安禄山入朝,李隆基非常高兴。安禄山上奏说,去年秋天营州蝗虫大灾,臣焚香告天:“臣操心不正,事君不忠,愿使虫食臣心;若不负神祇,愿使虫散。”那个时候忽然从北天飞来一群大鸟,叽叽喳喳地把虫全吃光了。臣以为,这件事彰显盛德,应该让史官记录下来。

  于是,我们知道了这件事。当然,李林甫同志也很知道这件事。

  

  李林甫是中书令,也是吏部尚书,所以选官他必须管,但又没办法管,所以他培养了两名亲信。

  吏部侍郎宋遥、苗晋卿。

  御史中丞张倚最近得了李隆基的喜爱,宋遥、苗晋卿腆着脸皮巴结他。因李隆基喜欢人才,所以,当时来吏部报到的人才多达数万,而吏部那几位仁兄,又都是李林甫的人,所以,从里头选64人,会有多困难,想必谁都很清楚。然而李林甫却并不在乎,他告诉宋遥、苗晋卿,选官员,一定要选比自己笨而且听话的,不仅现在,以后也要这么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