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5章密旨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653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几日后,李重福和张灵均诈称有密旨,一路来到了洛阳城。大概这几十个人声势造得太过浩大,洛阳城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了。当然,洛阳县的县官也都听说了。县令自然不能让这等事情发生,于是跑到李重福住的宅第去问。从马上还没落脚,李重福就领着一帮打手冲了出来,县令被吓得大惊失色,直接从李重福面前扭头策马便跑。

  他没回县府,而是跑到了洛阳留守那里。

  洛阳留守的官员一听谯王造反,大惊,慌慌张张四下逃跑。

  他们不会知道,人家李重福只带了几十个没用的家丁。别人都跑了,唯有洛州长史崔日知同志留了下来,他要率兵讨伐李重福。留台御史李邕四下巡逻,恰巧在天津桥南碰见李重福。大略一扫,发现跟着李重福造反已经发展得有模有样,大概三四百人的样子。看起来,这帮人真是不爱读报的青年。

  于是,李邕开始琢磨。

  片刻,他策马向屯营跑去。

  李邕是一个聪明人,他对屯营的士兵大声喊道:

  谯王一开始对先帝不轨,今日又突然冒入东都,必然为乱。诸位且在此等候,等待立功,去享受那荣华富贵!

  随后,他又跑到皇城使那里,关闭了所有城门。于是,李重福同志领着几百号人来到了屯营。屯营的士兵就等他呢,见一帮人来,纷纷拿弓便射,一时间,箭雨打乱了李重福的节奏。他暗想你们这是被人耍了吧,不认得我是长子么?也不管那么多了,抱着头就往左掖门跑,想去找留守兵。

  可惜门被关上了。

  李重福大怒,令人烧门,欲望的小火苗就要点燃,还未点燃,左屯营的兵马就杀了出来。李重福不顾被人的身家性命,骑着快马就跑,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出去的,反正有人看见他跑到洛阳城内的山谷去了。

  第二天,他要找的留守官兵派出了大批人马前去搜索,终于,在一个大水沟旁发现了他。李重福拼命逃,一头栽进了水里淹死了。好了,李重福英勇就义,就该看看蛊惑他的那两位仁兄是什么情况了。概括来讲:张灵均气定神闲,郑愔吓出了屎。

  郑愔长得很丑,到最后不知道该怎么办,于是想到了男扮女装。他梳好头,盘成发髻,穿上女人的裙子,藏在了车里头。被擒获的时候,郑愔同志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,被人盘问的时候也是只顾发抖。连张灵均都看不下去了,藐视而又厌恶地瞧了郑愔一眼,道:“我跟这种人一起谋事,不败才怪!”

  是日,张灵均和穿着裙子的郑愔在东都市场被斩。

  【太平公主】

 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宝贝。

  武则天生前,一直认为她是和自己最像的孩子。

  她今年四十五岁。

  四十五岁的太平,比起第二次上位的李旦,对政治的敏感程度不可同日而语。先前诛灭张易之,她是有功之臣;如今灭掉韦后和安乐,她还是有功之臣。屡立大功的太平得到了李旦的认可,每次有大事的时候,宰相奏事,李旦就问:“这事和太平商量过了么?”宰相说:“商量过了。”

  李旦就很高兴,然后再问:“和三郎说过没?”宰相说说过了,李旦才放心。

  太平公主是个来事儿的人,她想这样办,李旦就点头,可以这样办;她想那样办,李旦也点头,说就那样办。总之,就按太平的意思办。其实李旦是认为太平比自己有能力,在大事上,还是要多听她的意见。只是可惜,人一旦手握大权,就会对那名称感兴趣。这个名称,就是皇帝。

  太平门庭若市,她不愿意上朝,宰相们就跑到她家商议。

  太平恩宠非常,他的几个儿子都被封了王,造的府宅和安乐有一拼。

  太平什么都不怕,唯有一人她感觉有些可怕。李隆基,这个人,对太平来说,既有可怕的一面,又有让她瞧不起的一面。李隆基才二十五岁,可自己已经快活了两个二十五岁了。毕竟,二十五岁是个很小的年纪,从这样一个孩子手里夺权,应该不困难。可是,万一等英武的李隆基再长大几岁,恐怕自己就难以驾驭了。

  想要独揽大权,就得找个窝囊废当太子。

  于是,太平开始造谣:太子不是长子,立他真的不好。

  李隆基本不该担心,可他往左右一看,太平安插下来的耳目可真多。

  李旦同学的光辉人生

  

  李旦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么无能。

  景云元年(公元710年)十一月初一,姚元之当上了中书令。

  五天后,左仆射苏瑰被罢为少傅。唉,说起来,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,永徽七年(公元656年)丙辰科三甲(状元、榜眼、探花),也就是前三名里头,有一个十八岁的翩翩少年的名字,这就是苏瑰。和其他人不同,苏瑰是状元及第,非比寻常。自从科举开创了以来,他是荣膺状元称号最年轻的人。

  他刚正不阿,让奸邪之党怕了一辈子。

  李显很敬重他,李旦也很敬重他。至于敬重他的李旦为何要把他罢免,那就得问问老天爷了。苏瑰是贞观十二年(公元639年)生人,如今已是七十一岁高龄了,疾病缠身。李旦一直都不太舍得让苏瑰走,可老人家已经这样了,只能罢了左仆射,挂上少傅一类的称呼,权当安慰。

  十一月二十三日,苏瑰病死家中。

  李旦难过了好长时间,决定启用他儿子里头最能干的一个担任工部侍郎。于是,一纸诏书,苏颋就该上任了。可这个苏颋,实在是孝顺得厉害,躲在灵柩前哭了几天几夜,滴水未进,粒米未沾,哀毁骨立,让人看了都心疼。对于李旦的好意,苏颋却不能答应,头一次听旨的时候便给推辞掉了。

  李旦认为可能是宣旨的人找错了,应该找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去。

  第二天,苏瑰生前很赞赏的李日知来到了苏家。李日知默默走进苏家,瞧见苏颋在灵前,也不说话,坐在一旁,等了很长时间,像是犹豫着什么,最终却一句话也没说就回去了。李旦很疑惑,问李日知,李日知回答:“臣见他哀毁骨立,已经哀痛得不成样子,所以不忍心再逼他做他不想做的事,怕他难过致死。”

  李旦叹息一声,免了这次差遣。

  天气越来越冷了,腊月的到来,预示着新年即将来到。这一天,李旦忽然下诏,让自己的两个女儿,一个是西城公主,一个是隆昌公主,上场当女官。当女官也倒没什么,朝中大臣中有不少人都已经习惯了,可为了纪念天后武则天,李旦还让人在京城西造道观,好让事情显得更场面一些。

  李旦此举引起了谏议大夫的不满,谏议大夫宁原悌上言,认为:

  先朝悖逆庶人(安乐公主,李旦同学赐给她的称号)仗着自己是皇帝的爱女,肆意妄为,毁掉了不少百姓。再者,释、道两家,都是以清净为本,不应广营寺观,劳人(民)伤财。梁武帝是前车之鉴,先帝重蹈覆辙,到了今日,陛下也该好好想想。两位公主入道,为她们造道观也不为过,可是不应那么华丽,让四方百姓受苦。

  李旦阅罢,竟然欢乐无比。

  此外,宁原悌在文章最后头加了这么一句:

  先帝喜欢的那些和尚还都在朝廷里头呢,希望陛下撵走他们。

  李旦欢乐完毕,点头称善,从之。

  有一个名叫闾兴贵的宦官,为了办点事,拿着钱找到了长安令李朝隐。李朝隐见面,露出不快的神色,令左右给拉出去揍一顿,还把他关在了监狱里。此事轰动长安,人人都说李朝隐是个青天大老爷,此事自然传到了李旦耳朵里。李旦立刻让李朝隐入朝,李朝隐压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儿,一路来到朝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