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2章知恩图报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700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枭氏(萧皇后)改回萧姓,蟒氏(王皇后)改回王姓,酷吏来俊臣、周兴等人,死了的把他们的官爵全拿掉,没死的全都流放到岭南烟瘴之地。徐敬业、裴炎除外,文明年间以来,那些被人罗织谋反的,全部恢复原状。

  一大群人流着滚烫的热泪感恩戴德地谢过李显,回去享受新生活了。有一名叫李重福的人,是当朝左散骑常侍,也是谯王,从称号中便可看出,此人一定来头不小。是的,他就是李显同志当年风流的时候留下的庶子。李重福的新媳妇是张易之的外甥女,但韦后非常不喜欢这个李重福,就跟李显说:

  重润的死,李重福脱不了干系!

  李显大惊,心生忌讳,先贬李重福为濮州员外刺史,又改均州刺史,怕李重福谋反,还让州司严格防守。

  可以说,韦后让谁死,谁就得死。至于和她偷情的武三思同志,这几日风光正好,刚刚被李显加封为司空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公平起见,李显决定也让弟弟相王李旦享受一下新生活,于是亲自跑到他那里,说要给他加封太尉,和大家一起讨论朝政。李旦是个很会守弱的一个人,他婉言谢绝。

  李显大喜,说,这样吧弟弟,既然你不喜欢当太尉,我立你为皇太弟如何!?

  皇太弟?

  在这里,本人要隆重解释一下,这个“太”字,诸位必须要明白是什么意思了。凡是即将继承皇位或已经继承过皇位的人,都要在称呼前加一个“太”字以示隆重。譬如“太子”,皇帝储君;“太上皇”,当过皇帝;“皇太弟”,当过皇帝。

  当然,在李显眼里,皇太弟可以是当过皇帝,可在别人眼里,他似乎预示着李旦也能再当皇帝。这种预感一旦被李显觉察出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所以,对于一贯低调的李旦来说,哥哥说什么话,自己也必须要保持清醒,给什么都坚决不能要。李旦再三推辞,终于把皇太弟的称号推掉了。

  很奇怪的是,其他人也开始学习李旦的冷静。

  这个月,右散骑常侍武攸暨也被加封为司徒、定王,打那天后,武三思、武攸暨二人天天跑到李显面前推辞,非要把新官爵和政事都推掉,拗不过他俩,李显答应了,令其开府仪同三司。从被打压之后,武家的势力再次重新振奋,这一切,都要归功于武三思,更要归功于韦皇后。

 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新时代的福利,李显决定,派车驾去嵩山,请安平王武攸绪回朝。出人意料,武攸绪竟然跟着回来了,被加封太子宾客。

  他扫视了一下武家的所有人,一个人走进皇宫,走到李显面前,非要请求还山。也许武攸绪知道,他肯定不会习惯这样的生活。在武三思眼里,这样一个人是不能和武家人并列的,要用没有,只能像野人一样在嵩山脚下生活。

  武三思最近比较得意,既有上官婉儿在怀,又有韦皇后入帐,实在是这也不愁,那也不愁。

  唯有一点,他最怕敬晖那帮人在背后搞小动作。事实上,敬晖他们也的确搞了小动作。怕武三思在皇后面前说坏话,他们疏通了考功员外郎崔湜,把他安插到武三思家里当耳目。应该来讲,这是一步非常高明的棋。

  只可惜,崔湜这人并不高明。他猛然意识到,李显其实不喜欢敬晖,却对自己监视的人情有独钟。干脆,一不做二不休,把事儿捅给武三思吧!于是,崔湜讲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武三思说了一通,武三思当场骂娘。骂完,他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崔湜,握着他的手说:

  哥,你就是我的大恩人呐!

  呵!还别说,人家武三思知恩图报,当即跑到李显面前推荐崔湜,把他从员外郎直接提拔成了中书舍人。崔湜背叛了敬晖,还有一人更离谱。他叫郑愔,此人曾是二张兄弟的走狗,后来贿赂二张,才当上了殿中侍御史。后来二张没落,郑愔也跟着倒霉,被贬到了宣州当司士参军。

  郑愔不是什么好人,被贬也不老实,贪污了大笔金银。

  官府正要拿他,郑愔机灵,瞅准机会就跑回了东都,偷偷拜会武三思同志。武三思一脸疑惑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郑愔,郑愔趴在地上嚎啕大哭,十分凄切。哭了两分钟,郑愔忽然昂起头颅,露出满面泪痕,哈哈大笑,把武三思吓得够呛。武三思怪问道:你这是干啥啊,一惊一乍的!

  郑愔抹了抹眼泪,道:

  我刚开始哭,是哭大王将死灭族。后来又笑,笑的是大王有我!大王虽是天子眼前的红人,但那五个人可都是宰相,胆略过人,废掉太后的时候就易如反掌。大王自个儿想想,是您厉害还是太后厉害?那五个人日夜切齿,每天都想着吃了大王的肉,不把大王一族全杀光不足以快其志。大王不除掉这五个人,您就等死吧!

  您还在这里跟我稳如泰山,我郑愔真为大王寒心!

  武三思眉头一皱,接着绽放出笑容,把郑愔扶起来道:“来,跟我上楼!”

  两人上楼谈话中……

  次日,武三思面见李显,推荐郑愔为中书舍人。郑愔和崔湜,两个新进的中书舍人,就都成了武三思的谋主。如此,韦后、婉儿、武三思联合一体,将李显迷得团团转。韦后天天对李显讲:“张柬之他们仗着有功,专权跋扈,恐怕对社稷不利啊!”李显与韦后情深意笃,别人的话他可以不信,但媳妇的话他绝对信。

  那么,该怎么办呢?

  此时,武三思捏起一枚棋子道:

  依臣看,不如封敬晖他们为王,罢黜政事,对外也不失为陛下宠臣,对内却把他们的权力夺走。

  李显大喜,连连称秒。次日,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,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,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,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,特进、同中书门下三品;以博陵公崔玄炜为博陵王,罢知政事,赐金帛鞍马,初一、十五上朝。后来,又赐彦范姓韦氏,与皇后同籍。不久,又以崔玄炜为检校益州长史、知都督事,又改梁州刺史。

  武三思得逞,在李显面前,他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:

  让百官按照则天皇帝的规矩办吧,你看看,现在都乱成什么样了!

  李显问韦后,韦后点头,于是照办。从此,朝廷再度为诸武控制,朝政大权全部归到了武三思手里。上官婉儿也多次劝韦后承袭武则天的制度,如此,李唐王朝已经彻底沦落成了武后附属品。李显也知道人们心中愤恨,为了安慰人心,他下旨:降诸武,梁王武三思为德静王,定王武攸暨为乐寿王,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人皆降为公。

  这样做也的确糊弄了不少人。

  事到如今,左、右仆射已经完全没了能力,只有听武三思的。而当今的仆射,一个是唐休璟,一个就是豆卢钦望。

  很可惜的是,和张柬之一样,刚刚步入新时代,唐休璟就致仕(退休)了。

  武三思的所作所为在朝里朝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愤慨,有人因此丧命,有人因此被贬。在这些人中,宋之问同志算是最恶心人的了。少府监丞弘农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兗州司仓宋之逊二人,因二张在世的时候对其阿谀奉承,所以事发以后,也跟着贬到了岭南。宋之问不甘寂寞,到了岭南,不愿意一辈子呆在那里,找了个机会,领着弟弟就跑回了东都。他们藏在了朋友家里。

  这个可怜的朋友,正是光禄卿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志。

  王同皎和李同皎,姓氏不同,立场相同,对武三思和韦后通奸乱政十分愤慨,每日跟亲信在家里讨论朝政,都恨得咬牙切齿的。宋之问的弟弟宋之逊,最爱偷听别人说话,他常常听见王同皎恨武三思的话。一日,忽生灵感,让自己儿子跑到武三思家里告状。武三思哈哈大笑,把宋之逊他儿打发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