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9章熊样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588 字     发布

 别慌,武后想要报复,是分残忍、狠毒、恶毒三个等级的。不幸的是,武惟良摊上了恶毒这一级。

  武后的姐姐国夫人,之前说过,克夫,丈夫老早就死了,留下个儿子和女儿。长到现在,正值青春年少,美丽动人。由于韩夫人是武后的姐,所以她出入禁中也属正常,她带着女儿出入也很正常。不正常的是,李治觉得国夫人俊,韩夫人的女儿也很俊。于是心生邪念,跟母女俩做了很多次广播体操。

  人说日久生情,这话不假。

  李治跟韩夫人母女二人刚刚开始,耍得正欢,却不料没几日,韩夫人就身体不适,一命呜呼,死因不详。李治并不认为这里边儿有什么蹊跷,韩死就死,还有她女儿呢。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喜之情,李治给这个少女封了个魏夫人的称号。国夫人青春正好,跟李治黏在一起后,李治就有点儿舍不得她了。

  不在大内任职,整天来来回回出入禁中,太不方便。

  那就给她安排个工作岗位,以后见面儿就方便多了。可李治想了又想,觉得可怕,他怕武后知道,更怕武后发飙。你说我是给她安排?还是不给她安排?给她安排?还是不给她安排?李治想多了,一切都用不着他安排,武后替他安排就行了。这些得罪武后的人,武后会捆绑起来一起弄死,轻松灭掉,绝不手软,更不心疼!

  这只是顺便的事儿。

  武惟良、武怀运原本很少有机会能到长安,可这回不一样,这不是刚刚封禅完泰山么?各州的刺史都要跟着到泰山朝觐,朝觐完了还要跟着到长安搞活动。搞活动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,就是献食。摆供用的东西,说是给神吃的,到底还是让人给吃了。献食也不例外,武惟良等人献上的好吃的最后还是要流到后宫中,让那些馋嘴的家伙吃掉。

  武后抓住了这次机会——她一直都很会抓机会,这次更不例外。

  武后在食物中下毒了,还让人端着东西送到魏夫人那里去,说是自己好吃的东西太多,这些权当是共享。对于武后来说,国夫人实在是太嫩了。等魏夫人吃完东西,竟肝肠寸断,暴死宫中。武后刚开始很淡定,但等转过弯儿来,她疯了。她指着糕点,惊惶恐惧地说,我明白了!武惟良想要恩将仇报,竟在给我的糕点里下毒,不巧让魏国夫人吃下,暴死宫中!

  太狠毒了,太狠毒了!

  武后不知道人心为什么会这么坏,她说她的确跟武惟良有过仇恨,但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。现实一次次让她失望,她不能再容忍本家哥,一番苦痛之后,朝廷宣布,将武惟良、武怀运二人斩首示众。武后说武惟良他们太狠毒,他们根本就不配姓武,于是给他们改姓“蝮式”(意为“毒蛇一样”)。

  一下弄死七个……

  够了么?

  不够,这才哪儿到哪儿?

  武怀运他哥哥武怀亮早死,他媳妇(武怀运的嫂子)跟荣国夫人更是没交情,没事儿嚼个舌根子,整天骂杨氏老不正经。武惟良犯事儿之后,武怀运也跟着倒霉,武怀运一倒霉,武怀运他嫂子也跟着倒霉。对于贵族来说,男的犯事儿要发配边疆,女的犯事儿要给人当奴婢。武家嫂子没入掖庭(太监、宫女儿呆的地方),荣国夫人很快乐。

  荣明示武后,没事儿你找找这泼妇的茬,让她骂我!

  武后得令,遵照母亲大人指示,找了个很不像样的茬(衣服洗得不好,搬东西丢了几个花瓶之类的),把她抓住了。武后把她身上裹上荆棘,让人拿着荆条猛抽嫂子,她在一边看。抽得血肉模糊,人不忍看,她觉得还不够。于是再让人狂抽,用狼牙棒一样的荆条打得肉掉得满地都是,鲜血淌了一地,嫂子气绝身亡。

  不过这还不够。

  武后示意接着抽,到最后,武家嫂子身上的肉被打碎抽光,雪白的骨头露在血肉外头(束棘鞭之,肉尽见骨)。见死绝了,武后才满意而去。

天皇天后

  

  时间很快到了四年后的上元元年(公元674年)的八月,这一天,李治和武后共同推出了追尊先人的活动。原本李渊被称作太武皇帝,窦惠被称为太穆皇后,武后建议,尊爷爷(李渊)为神尧皇帝,尊奶奶为太穆神皇后。原本李世民被称作文皇帝,长孙皇后被称为文德皇后,现在,李治打算尊奉李世民为太宗文武圣皇帝,尊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。

  这就是神圣的涵义。

  有人问:武后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么,怎么天天拿死了的人开涮?

  尊奉死了的人,是给活人看的。下面的事情才是武后真正想要办理,也是她向目标再次迈进的一大步。给爷爷辈儿名称前都加了个“神”,给爸爸辈儿名称前都加了个“圣”,祖上如此神圣,我们活着的人不能给他们老人家丢脸!李治认为很对,于是,以武皇后为武天后,自个儿当上了天皇。

  改元,大赦天下。

  搞定皇帝不算本事,搞定百官才算真有本事。四个月后,一直忙碌于打造女强人形象的天后,给天皇李治大叔上了一份表。表奏上说,国家大统,是从玄元皇帝那里传过来的。玄元皇帝耗尽毕生精力,完成了他那部伟大著作——《老子》。所以,臣认为,王公以下的读书人必须要读《老子》才行。

  为了掩盖事情本质,天后同志又补充了一句:

  每年的明经科考试,就用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上的考吧!

  试问:《老子》是个什么东西?

  答曰:《老子》就是《道德经》,是一部了不起的哲理书。

  老子见过孔子,这次碰面被后人称作“不敢为天下先”与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的碰撞。老子和孔子当世,并无分歧,分歧是从二位大圣的门生开始的。首先呢,老子的后生里边儿有一个叫庄子的飘逸派青年,他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编个故事诋毁一下孔子。《庄子》里边儿的多数案例都不是事实,正是因为庄周先生不在乎,为了恶心看起来很拘泥的儒生,他不惜编造故事。

  当然,儒生肯定不吃他那一套。

  孔子的七十二贤人里边儿有很多收了再传弟子,到了庄周时代,被庄子那强大的舆论给压制住了。儒生讲求证据,说话也跟庄子不大一样。庄子说: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又说: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儒生就会说: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又说: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
  所以,在那些肩负使命的时代里,儒家一直超越道家。

  庄子逍遥,一般人很喜欢庄子,但干的都不是庄子干的事儿。儒道相通,但到了这个时代,却被迂阔的后生分得门儿清。心中有存在的芥蒂,便有儒释道的隔阂。最懂的人不分三家,最不懂的人也不分三家。有一老太太,求佛的时候是这样说的:

  阿弥陀佛,太上老君保佑,保佑我家平平安安,我儿高中状元!

  介于懂和不懂之间的人最可怕,他们是摧毁一切的中坚力量。很明显,对于天后而言,没有什么懂不懂,只有用与不用。儒家讲究的是伦理,特别反感女人乱政。相比之下,道家什么都无所谓,什么都是浮云,让天后倍感欣慰。天后毕竟是天后,她理政从来不硬来,李耳是李唐王朝的第一个皇帝(虚的),那么,顺便推介一下《老子》,得个尊重夫家的名声,削减下儒生的气焰,岂不一举两得?

  但凡事不能做得太过,孔子曾说过,做过了和没做一个熊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