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镇压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747 字     发布

刘先生在3月戊申日慌忙以大舅子何进为大将军,率左右羽林五营将士拿起武器,镇守京师;同时派皇甫嵩、朱儁、卢植等名将去前线镇压黄巾起义。

  皇甫嵩趁机上谏要求解除党禁,要求刘宏先生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,提升士气。而在旁边吕彊也插嘴说道:“党锢之祸积怨日久,如果他们与黄巾军合谋里应外合,王朝恐怕已经无救了!”

  在此简单说明一下,党锢之祸指东汉桓、灵两帝时,士大夫、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,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。事件因宦官以“党人”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。

  刘宏先生也生怕这群被禁锢的士人里应外合黄巾军,便接纳提案,在壬子日大赦党人,发还各徙徒。如果不这样做,谁保证他们不成为封谞、徐奉第二?为了镇压起义军,刘宏先生不得不调整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。

  最让刘弘先生感到心疼的恐怕就是皇甫嵩叫他开放他私人的小金库,但没办法啊,为了让士兵们有士气雄赳赳上线去作战,只得忍痛把私房钱拿出来当军费。钱没有了,以后可以想办法再搜刮,如果不及时把这股造反者镇压下去,他会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的。

  同时刘宏先生还要求各公卿捐出马、弩,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谋略的人到政府武装部接受面试,选拔有才能的人上前线去镇压黄巾叛乱。

  中央政府派出的三大名将皇甫嵩、朱儁、卢植分工如下:

  卢植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,与张角主力周旋。注意,是周旋,并不是决战,好让卢植先在北方拖住黄巾军的主力,目的是让皇甫嵩、朱儁去消灭其余的黄巾军。

  皇甫嵩和朱儁调发五校三河精锐骑兵,同时招募精壮之士,共计四万多人。二人各率一部,共同镇压颍川黄巾军。

  中央军在首战并未得利,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,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,被波才率大军围城,中央军人少,士气低落。

  起义之初,黄巾军节节胜利,很快形成了三大军事中心,各方黄巾军从北、东、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,形成了以河北、颍川、南阳三大战场。

  张角三兄弟率主力活动于翼州的广大地区,成为领导主力的中心;波才、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、汝南、陈国一线,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;张曼成率南阳黄巾军聚兵宛城,成为南方黄巾主力。

  此时,黄巾军暂时处于绝对优势!不过这种优势也是暂时的,很快中央军就扭转了局势。

  皇甫嵩朱儁他们进驻长社防守时,也看出了黄巾军的致命弱点——依草结营!换句话说就是消防安全存在致命之处,所以说自古以来防火防盗很重要。

  皇甫嵩看见黄巾军依草结营时便笑着对部下说道:“兵有奇变,不在众寡。今贼依草结营,易为风火。若因夜纵烧,必大惊乱。吾出兵击之,四面俱合,田单之功可成也。”意思就是说:兄弟们,不要怕,黄巾贼不懂得防火知识,我们一把火就可以解决他们了!

  当日傍晚时分吹起了大风,皇甫嵩命令士兵们手持火把偷偷出城,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,用火攻大破黄巾军。

  其实遭遇火攻并也不是最可怕的,毕竟当时黄巾军的人数远远多于中央军,但这群由农民临时组织起来的造反者一见火起了便惊慌失色,犹如一群无头苍蝇到处乱窜,不攻自破!中央军冲入敌阵,斩杀黄巾军宛如快刀切烂菜般那么容易。

  黄巾军在败退的路上,又碰上了中央派来骑都尉曹操的援军,于是皇甫嵩、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,斩杀数万黄巾军,中央军大胜。

  自从中央军5月大获全胜后,形势一片大好,战争的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中央军的手里。

  6月南阳太守秦颉斩杀了南阳黄巾军头子张曼成。继之皇甫嵩与朱儁军追击波才,大败彭脱,在宛城大破黄巾军,“余贼降散,三郡悉平”,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。

  8月皇甫嵩大破黄巾军,生擒头子卜己,斩杀七千多人。

  10月皇甫嵩于广宗突袭张梁黄巾军,成功大破敌军,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,溺死的黄巾军也有五万多人。而病死的张角也被破棺戮尸,运首级回京师。

  11月,皇甫嵩在曲阳成功斩杀张宝,俘虏十多万黄巾军。

  至此黄巾军的主力基本被中央军消灭,历时9个月黄巾起义遭到彻底失败,黄巾之乱平息。

  成功是有原因的,但失败也是有原因的。看似如此强大的黄巾军,并且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,为什么一旦兵败崩溃如山倒呢?

  对于黄巾的失败原因,学者可能用几千字来逐一分析说明。但在我看来,其实用六个字来表达就足够了。

  这六个字就是——“天时地利人和”!

  为了能让读者更加明白,那我就对这六个字简单的阐述一下它的内涵。

  天时:一把火就可以烧死了大半黄巾军,谁叫你这么差劲呢?

  地利:由于张角的短视,不把益州这个天府之地当作根据地来发展,大兵团作战怎是中央军的对手?

  人和:叛徒唐周的出卖,起义仓促发动;黄巾军各自为战,缺乏统一领导;义军领导人为了一己之私欲而大力屠戮;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等等。

  张角,你在中央军面前还是太嫩了!你一个江湖赤脚郎中,施符水念咒语为人治病是你的特长,但论行军作战,怎是中央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皇甫嵩、朱儁们的对手?

  黄巾之乱产生了一大批英雄人物,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,这些人将会成为三国时代的主角,而我们熟悉的曹操同志,将成为其中最为闪耀的一颗星。

  经过黄巾之乱后的东汉帝国,就犹如一艘巨大的漏水的航空母舰,外表看起来很气派,其实已经行驶不了多久了。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,差不多已到了被上天抛弃的时候了。

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失败了,张角用他的生命为代价告诉世人,东汉帝国已经到了将要灭亡的时候了。

  我们知道,一个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,总会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来。而这个人的横空出现,为这个混乱的时代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。他的名字就叫做曹操。

  我们先来介绍曹操同志的出身:

  曹操,性别男,155年生人,字孟德,小名阿瞒,沛国谯县人。他出生在宦官世家(这有点那个),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。曹腾在东汉桓帝在位时任中常侍大长秋,封为曹亭侯,跻身省部级,真是行行出状元啊。养子曹嵩继承了曹腾的封爵,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。

  至于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祖宗来历,据《三国志》记载“莫能审其生出本末”,意思是没有人知道曹嵩是从哪家哪户过继给宦官曹腾的。如果按照这种说法,曹操在清明时节的时候,想去拜祖归宗扫墓都有点困难。倘若小阿瞒和别人吵架,他可以骂别人祖宗十八代,别人都骂不了他的祖宗三代了。

  不过,据其他的一些史料记载,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,因为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养子,才改姓曹。根据以后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的亲密关系来看,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可靠。

  曹操异于常人的出身,也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增添许些传奇的色彩。

  

  曹操虽然出身不太好,但家境优渥,家里是有矿的,是不差钱的公子哥。

  曹操的父亲曹嵩不太重视家庭教育,对孩子的学习是很少过问的。由于父母的溺爱,久而久之,小阿瞒成为了一个问题少年。

  既然是问题少年,我们看看少年曹操干了哪些让大人头疼的事儿?

  据《曹瞒传》记载,小阿瞒“好飞鹰走狗,游荡无度”。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说:小曹操喜欢飞禽走兽,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不放过,放荡不羁,游手好闲,不务正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