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威胁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675 字     发布

中书令温彦博:二月任命;

秘书监参与朝政:魏征;

御史大夫参与朝廷:萧瑀;

吏部尚书参与朝政:戴胄;

兵部尚书参与朝政:侯君集。

到贞观三年年底(《资治通鉴》称是贞观四年三月),一贯善于阴谋的杜如晦在当了不足十个月的宰相后就死掉了,死时年仅四十六岁。唐太宗非常痛心,追赠其为司空,封莱国公,并亲自写下诏书命令虞世南给其撰写碑文。后来,一次唐太宗吃瓜,味道甜美,想到了杜如晦,不禁悲从中来,泫然落泪,派人切下一半送到杜如晦的牌位前祭奠。又赏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银腰带,说道:“昔日杜如晦与你一起辅佐我,如今却只剩下你一个了!”又说:“我听说黄银能避邪。”命把黄银腰带又送到杜如晦的灵堂。杜如晦的儿子杜构继承爵位,他的另一个儿子杜荷娶了唐太宗的第十六女城阳公主,后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。

戴胄,字玄胤,相州安阳(今河安阳市)人。明习法律,熟悉公文制作,隋朝末年担任门下省的录事、给事郎;王世充篡位前,戴胄劝谏,王世充不从;戴胄因此而被调出洛阳,辅佐王世充的侄儿王行本镇守虎牢;李世民击败王行本后,戴胄被任命秦王府士曹参军,唐太宗即位后,戴胄也被任命为大理少卿。

一次,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受召入宫,没有解下佩刀就进入了东上阁。时任尚书右仆射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没有发现,罪该处死,长孙无忌误戴佩刀进宫,罚交二十斤铜,唐太宗竟然听从了。戴胄驳斥道:“校尉没有发现,也是失误。在皇帝面前,臣子的所作所为不得以失误为借口开脱自己的罪责,按照法律规定:‘进奉食物、医药、船只,失误不知道的,也要处死。’陛下如果考虑到长孙无忌的功劳赦免他的话,这不是我们执法部门过问得了的,但如果按照法律规定,仅仅罚铜,这不适当。”于是,唐太宗让群臣再次讨论,但封德彝仍然坚持原来的意见,唐太宗又将听从,戴胄又说:“校尉是由于无忌的疏忽而获罪的,处罚应当轻些;假如单说失误,他们两个是一样的,可是二人一生一死,有天壤之别,我以死恳请。”唐太宗受到感动,遂赦免了校尉。当时,朝廷大开选举之门,有人伪造自己的家世,唐太宗下令自首,如果不自首,一旦发现就要处死。不久,就发现一人伪造了身世,戴胄依法判决流放。唐太宗说:“朕下令说不自首的处死,你却判为流放,这是向天下人表面我们朝廷说话不算数,你是想徇私枉法吗?”戴胄回答:“陛下如果当时就杀了此人,那我也是没有办法的,既然您已经把他交给了司法部门,臣不敢枉法裁判。”唐太宗又说:“你守你的法,难道要让我失信吗?”戴胄回答:“法律,是国家向全天下人展示的最大的信义,陛下的言语,则是凭借一时的好恶而说出的。陛下一时愤怒决定要杀掉此人,继而又觉得不妥而将其送交司法部门审判,这是陛下忍下小小的愤怒而给天下存着最大的信义啊!如果陛下顺着自己的性子而违背了信义,臣真的替陛下惋惜啊!”唐太宗只好说:“处罚有误,你却能够纠正,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!”

贞观二年,尚书左仆射萧瑀被免官,封德彝又死了,唐太宗还觉得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没到走上前台的时候,尚书省没有了最高长官,唐太宗对戴胄说:“尚书省是中央的核心机关,一旦有什么失误,天下肯定要受到连累,如今,我是把你当作尚书令和尚书仆射一般重用的,一定不要让我失望了。”戴胄能力很强,人们都评价武德年来称职的尚书左丞,只有戴胄一人。戴胄还兼任谏议大夫,与魏征二人隔日值班。贞观三年,他又被晋升为民部尚书,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。原来,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专门负责人事工作,杜如晦临死前请求把人事工作交给戴胄,唐太宗遂下诏命其兼任吏部尚书,其民部尚书、太子左庶子、谏议大夫不变。戴胄虽然办事能力很强,但却没有多大的学问,主管吏部之后,在选拔人才方面注重懂实务的人才,而轻视那些文学之士,因此受到了士大夫们的批评。到了贞观四年,他被罢免了吏部尚书一职,以本官参与朝政,不久又进爵为郡公。

侯君集,豳州三水(今陕西旬邑县)人。他为人善于伪装,喜欢吹嘘,他练过射箭,虽然水平不高,却自诩武勇。李世民当秦王时,把他引入幕府,历任左虞侯、车骑将军,封全椒县子。逐渐受到李世民的信任,进入核心层。在玄武门之变中,他出的注意最多。唐太宗即位后,被拜为右卫大将军。贞观四年,晋升为兵部尚书,参议朝政。

贞观五年:

尚书左仆射房玄龄;

尚书右仆射李靖;

侍中王珪;

中书令温彦博;

秘书监参与朝政魏征;

吏部尚书参与朝政戴胄;

兵部尚书参与朝政侯君集。

房玄龄、魏征和温彦博曾犯了小错,御史大夫萧瑀弹劾,但唐太宗并没有予以追究,因此,萧瑀深感不安,遂被罢免了御史大夫一职,改任为太子少傅,不再参与朝政。

茌平人马周,字宾王。马周从小是个孤儿,非常贫困,但却酷爱读书,尤其精通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,他行为放荡不羁,不为当地人看重。武德年间,马周在博州担任助教,每天总是喝得酩酊大醉,不把讲课放在心上,刺史达奚恕屡加斥责,马周拂袖而去,来到曹州、汴州,又受到了浚仪令崔贤的羞辱,遂西到长安。马周行至新丰,住在客栈内,客栈主人没有把他放在眼里,只照顾前来入住的商人们,马周遂要了一斗八升酒,独自一人悠然喝着,给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;马周来到长安后,就住在中郎将常何(把手玄武门的那位)的家中。

贞观五年(《资治通鉴》称是贞观三年),唐太宗下令百官都要上书指出朝廷的得失,常何是员武将,没有什么学识,马周出身下层,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,他就替常何写了奏表,提出二十多条意见建议。唐太宗看了常何的奏表后,对常何刮目相看,相问之下,常何如实回答:“这不是臣的能耐,是臣的门客马周起草的。此人每次与臣交谈,未尝不显示一片忠孝之心。”唐太宗当即下令召马周进宫。其间,派出四拨使者到常何家中催促,等与马周交谈之后,唐太宗不禁大喜,当即命其在门下省值班。

我们把唐太宗即位后五年集中在一起来考察,在唐太宗执政这最初的五年里,他满怀着治理好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一腔强烈的忧患意识,除了认真总结前代的兴亡的经验教训、深入探讨为君之道、虚心听取意见建议、着力选拔重用人才、规范人才举荐制度之外,他与贞观初期的核心领导层一起还做了以下几件事情,为贞观之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做好了人才、物质、制度、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储备,主要有:一是关心民生民瘼。二是完善中央体制。三是强化地方控制。四是建立选官制度。五是关注法制建设。六是加强文化建设。七是平定内部叛乱。八是清除外部威胁。

首先是关心民生民瘼。贞观元年,关东大旱,唐太宗下诏当地政府开仓赈济灾民,并免除了灾区百姓当年的税赋。唐太宗对侍臣们说:“昔日大禹凿山治水,百姓没有怨言,是因为与民同利;秦始皇修建宫室,而百姓怨恨叛乱,是因为损害他人、自己享乐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