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开打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593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

  这种庞大而壮观的场面,真的是让人惊叹!我实在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词来形容,只能瞪大眼睛、张着大嘴了。

  写史之人估计也被震呆了,只用了一句话高度概括了一下:近古以来出师征伐,从没有像这样规模盛大!这句话,我相信是带着崇敬之情和自豪之情的。

  

  如此行军,不能说错误,但速度肯定提不上来。在后勤补给本来就有诸多苦难的情况下,这无疑更加重了老百姓的劳役和负担。

  经过近70天的漫长行军,各路大军才全部来到了目的地:辽河西岸!皇帝杨广最后一天到达。

  

  紧接着,隋朝百万大军靠近辽河摆开了庞大的军阵。

 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100多万的军队,那阵势得有多吓人,用“投鞭断流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,光喊杀声和马嘶声就能让对手吓破胆!而杨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;他在等,他希望高元那小子能派人来乞和;其实,早在备战阶段的时候,他就已经在等了。

  可是,他失望了。

  高元不仅没有乞和,反而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高丽大军早已经在辽河东岸严阵以待,他们没有丝毫惧怕,而是同仇敌忾、斗志昂扬!保家卫国,又有哪个士兵不愿意出死力呢?

  我相信,关于战还是和,高丽方面一定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论,就如同赤壁大战之前的江东一样。但是,他们最终在国王高元的带领下,战胜了恐惧,下了那个伟大的决定:齐心协力,共御外侮!还记得那首歌《我的祖国》吗?

  

  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,我家就在岸上住,听惯了艄公的号子,看惯了船上的白帆。这是美丽的祖国,是我生长的地方,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,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。

  好山好水好地方,条条大路都宽畅,朋友来了有好酒,若是那豺狼来了,迎接它的有猎枪。这是强大的祖国,是我生长的地方,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,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。”

  

  

  没办法了,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,皇帝杨广只好下达了命令:开打。

  

  问题出来了,而且是一个接着一个!

  首当其冲的就是作战方略。杨老兄光想着靠声势来吓倒对手,压根儿就没有拟定过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战略计划。不过,这也难不倒咱们伟大的隋炀帝,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临场指挥、“现磨现卖”!

  接下来就是辽河。你若要进攻高丽,就要先渡过辽河吧,这是个小孩都知道的问题,可咱们的杨广却愣是没想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隋军竟然没有准备渡河工具!哎,真是搞笑至极,100多万的军队只能是望河兴叹。

  很显然,这全都是拜“没有作战方略”所赐!

  

  这可怎么办?

  杨广将这个难题交给了工部尚书宇文恺。好了,你老兄给解决解决吧!

  宇文恺接到命令后,知道军情紧急,他匆忙测算了一下辽河的宽度,然后在极短时间内(一天)建成了三座浮桥。

  可令人郁闷的是,三座浮桥全部都建短了,还差三米多才能够得着东岸。

  杨广一看,哭笑不得;算了,凑合着用吧!于是开始在军中招募骁勇之士,预备一举拿下辽河东岸。

  

  就在这时,一名将领主动请求担任前锋!

麦铁杖

  

  这名将领不是别人,正是咱们可爱的一代奇人麦铁杖!

  不得不说,他已经太久没有露面了。自从被御史弹劾后,这位老兄便来到了乡间,过起了安安稳稳的居家生活,小日子倒也挺自在。

  做过盗贼、给皇帝撑过伞、跟着名将杨素上过战场,这些经历可谓丰富多彩,足以让麦铁杖跟别人吹牛皮的了。如果没有猜错,这小子周围一定聚集了许多崇拜者!

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咱们的麦老兄绝对不满足于这样安逸的生活。他有着浑身的本事、他有着奇特的体质,怎么能够就这样老死乡野呢?怎么能够放弃功名呢?

 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?只能等了!

  

  或许老天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,于是便悄悄的丢下来一个机会。

  有一位当地大乡绅听说麦老兄的威名后,便主动前来与其结为了朋友。东山再起的种子,也就此埋下!

  大概五六年之后,朝廷征兵,这位大乡绅便借此机会将麦铁杖推荐给了兵部官员。仗着以前打仗的经历、也仗着曾跟杨素是上下级关系,麦老兄被封为了一个下级小军官。是啊,军营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,冲锋陷阵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。

  传奇,重新开始!

  

  有趣的是,麦铁杖的上级竟然还是杨素,真的是无巧不成书。杨素对这个曾经的下属也格外看重,每次领兵在外都委以重用,比如打先锋。“眼镜蛇”很聪明,咱们的麦老兄的确最适合这个角色!

  几番征战下来,麦铁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;等到杨广登基时,他已经成为了军队中的高级武官。

  前方战事减少之后,麦铁杖又一次面临一个窘境:担任地方官。搞笑的是,他这次遇到了跟上一次一样的问题:不会治理;史载“无治名”!这就没办法了,杨广只得将其免职,但没有像上次一样将其赶走,而是留在了京城,预备封他个级别较低的职位。

  这件事情深深的震撼了一代奇人兼文盲麦铁杖,他决定读书识字、学习安邦治国之道,他决定摆脱“文盲”这一“雅号”。在普通人看来,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;大家别忘了,他可是个文盲、没有任何底子的文盲呀!但是,咱们的麦老兄却创造了一个奇迹、一个比盖世大功还牛的奇迹:在大概一年的时间里学会了读书识字,而且粗通国家律令。这得需要多强悍的毅力呀!对比一下我们自己,真的是倍感羞愧。

  不久之后,他被派往汝南地区(河南驻马店)担任市长。令人称奇的是,麦铁杖竟然将这个地方治理的“境内大靖,盗贼屏迹”!果然厉害。

  更令人称奇的还在后面呢!

  有一次,他回到京城参加一个集会,遇到一个自认为有才华的文官(姓窦)。这个窦姓小文官知道麦铁杖是个没文化的武夫,就以嘲笑的口吻问了一个问题:“麦是何姓?”

  麦铁杖知道对方的意思,微微一笑回答道:“麦豆(窦)不殊,那忽相怪!”意思就是说,麦和豆没有什么不同,怎么能互相责怪呢?这句话巧妙的借用了“窦和豆”的谐音,真的是高明之至。

  这个小文官没料到曾经的文盲竟会如此善辩,脸一下子就红了,掩面羞愧而去!这种俗人哪里懂得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”的道理?!

  

  大概一年之后,麦铁杖被封为右屯卫大将军(掌管禁卫军)。或许比较投脾气,咱们无比自负的杨广竟然非常赏识这位经历丰富的奇人,待之相当亲密!

  麦老兄受宠若惊,内心非常感激皇帝的厚待,每每有誓死效忠之志。他曾经对人说道:“大丈夫性命自有归宿,岂能卧死儿女手中乎?”

  这不,此次征高丽,他就跟着来了。

  

  浮桥建好之后,麦铁杖主动请求担任前锋。出发之前,他对自己的儿子说道:“吾受国恩,今是死日;我既被杀,尔当富贵;唯诚与孝,尔其勉之!”明知必死,慷慨赴之,这份豪情,有几人能有?读罢,有种想要落泪的感觉。这一年,他才仅仅38岁!

  紧接着,咱们可爱的战士踏上了浮桥。

  

  隋军敢死队在麦铁杖的率领下,踩着摇摇晃晃的浮桥,迅速向前推进。就在快要到达东岸的时候,高丽军队也大批赶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