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锋芒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628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献此计的人叫做来护儿。一代名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,而这一次,只不过是他初试锋芒

  而已。

  

  来护儿,东汉中郎将来歙(东汉名将)的十八世孙,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,祖父、父亲都曾做地方官。但很小的时候,他的父亲就过世了,只好去投奔自己的世母(父亲哥哥的老婆,他母亲应该是改嫁了)。还好,这个世母没有什么偏见,对他视如己出,甚至出钱让他去私塾读书。

  民间有句俗语“三岁看大、七岁看老”,年纪轻轻的来护儿就表现出来了卓然不凡的志向。有一次,他正在看《诗经》,当读到其中的一句诗词“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”时,还是小孩子的来护儿舍书而叹道:“大丈夫在世,当为国灭贼以取功名,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!”同屋的人听到他的话,都拍案叫好。后来的事实表明,他确实没有吹牛皮。

  这件小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超级猛人班超,他也说过几乎相同的话:“大丈夫当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研闲乎!”其实,当时班超的职务是官府秘书,也算是一份稳定而安逸的公务员工作,属于咱们这种人梦寐以求的皇粮饭,但他后来果断的放弃了这份工作,毅然决然的投身于西域的经营,终成大业,而那句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”更成为他一生真实的写照。相比之下,我们这些人却天天盼着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,甚至为了这么一份工作而行贿、拉关系,人与人之间确实没法比啊。大家不要误会,在此并无贬低之意,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,不可强求。只是奉劝一句,当你选择了那份安逸的工作时,就不要再心存抱怨了,因为你原先所做的决定已经说明,你不是班超那样的人,你只是一个普通人、一个淹没在人海中的普通人。

  长大后的来护儿,更是仪表堂堂、文武并举,而他也一直有征战沙场、博取功名的志向。但一件事情的发生,却差点毁了他的整个前程。

  

  原来,他的世父(父亲的哥哥)跟同乡的世家大族陶某一直都有矛盾。在一次争执中,陶某竟然仗着自己人多势众,把来护儿的这位世父给打死了。

  来护儿的世母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,经常伤心流泪,一方面算是怀念自己的丈夫,另一方面则痛诉这个陶某的恶行。在这位世母无意的教育下,来护儿对这个陶某非常怨恨,再加上不忍心看自己的世母这么伤心难过。于是,他狠狠心下了一个决定。

  一天,陶某家办婚事,整个家族喜气洋洋。正当大家开开心心喝酒祝福时,突然一个人闯了进来,而且手里握了一把大刀,直奔陶某而去,一刀将其砍为了两半。整个过程太过突然,而场面又太过血腥,因而所有的宾客和奴婢都被吓着了,大家都呆呆的站在那里,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杀人的家伙扬长而去。

  没错,这个人就是来护儿。让你婚事办丧事!可见他对这个陶某有多怨恨,同时也说明这位老兄确实是个狠角色。

  

  这还了得吗?陶某家立即报了案,官府也马上派人缉拿凶手。来护儿知道自己闯了大祸,就赶紧溜了,找了个偏远的地方,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。

  

  后来,贺若弼领兵镇守淮南一代。来护儿便投了军,当了一名侦察兵。因为人机灵、表现出色,很快就升为了一个小军官。隋朝发起平陈之役,这位老兄跟着贺若弼转战江南,勇猛作战,立有大功。南陈灭亡后,被封为了中层将领(师长级别)。陶某家一看来护儿有兵又有势,搞不好把自己全家都给砍了,也就作罢了。

  江南叛乱后,他凭借着对南方的熟悉,也搭上了平叛的列车。

  

  听完来护儿的计策后,杨素会心一笑。不错,这正是破敌之计!

决战

  

  在杨素的支持下,来护儿挑选了5000精兵,在一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,乘坐数百艘小船向对岸驶去。客观的说,这是一场极为危险的行军,一旦被对方发现,就有可能在江面上遭到截击,倘若对方派大船来进攻,就有可能全军覆没。所以,这次行军必须要满足两个关键性条件:一是要快,而是要静。

  隋朝陆军不愧是百战之师,他们在自己的杰出首领来护儿的带领下,以最快的速度向对岸进发,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响动,除了那不断响起的流水声。一切都是如此安静,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,钱塘江也像一个熟睡的婴儿一般,祥和而静谧。很快,5000精兵就全部来到了江对岸。

  而此时叛军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,对此毫无防备。很明显,高智慧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:轻敌。他想当然的认为,敌人已经遭受了挫折,短时间内不会再来找麻烦。但是他却忘了,他要面对的是谁,他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军队!

  

  登上岸的来护儿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,他需要找到最佳攻击点,而囤积粮草之地正是这样的地点。于是,他率军来到了叛军的后方,找到了敌军的仓库和储蓄库,然后指挥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,所到之处就命令士兵放起大火;一时之间,喊杀声跌宕起伏、浓烟烈火弥漫了整个天空。

  见此情景,叛军大为吃惊。他们本来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,自身战术素养不高,再加上隋军的勇猛,所以一个一个跑的跑逃的逃,根本无法组织起有力的抵抗。而杨素看到火光后,也立即亲率大军向对岸冲去。

  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高智慧,一瞬间就从天堂跌到了地狱。看着眼前的一切,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败了。为了保命,这位老兄驾着一条大船逃进了杭州湾,然后顺着大海向福建方向狂奔而去。

  

  一场决战,就这么结束了。隋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,而数万叛军却几乎完全崩溃。隋朝陆军的战斗力和军官的指挥才能,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高智慧,能败给杨素这样的统帅和如此强悍的陆军,你一点都不丢人。

  

  为了更彻底的清除叛乱,杨素和史万岁决定分兵。

  杨素负责追击高智慧并消灭所遇之敌,史万岁则负责肃清浙江南部和福建一代的叛军。

  

  高智慧的军队被击破后,其余叛军就更是一群乌合之众了,和隋军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。所以,杨素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,前后竟然打了一百多次战斗,全部获得胜利。最后,大军杀到了福建泉州一代,高智慧也一路被赶到了这里。

  此时的高智慧已经成为惊弓之鸟,他劝说泉州大族王国庆,让他赶紧做好防御,万万不可疏忽大意。但是这位王国庆却十分自信,根本没把隋军放在眼里,跟牛皮大王孔范绝对有的一比。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,双方刚一交战,他的军队就散了。王国庆和高智慧一看形势不妙,赶紧采取了兵法中的上策:逃跑。两个难兄难弟一路狂奔,跑到了海岛上。

  杨素毫不松懈,立即派遣军队展开围剿行动。但这位老兄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,福建的海岛实在是太多了,根本搞不清敌人的主力在哪里。于是,“眼镜蛇”玩了一招阴的:他暗中派人游说王国庆,劝他斩杀或捆送高智慧替自己赎罪。这个王国庆真不愧是一个识时务的家伙,他毫不犹豫的将高智慧捆了起来,交给了杨素,来换取自己的那条小命和荣华富贵。

  其它海岛上的叛军一看首领已经投降,也就没什么心思抵抗了,相继出来投降了隋军。江南一代的主力叛军基本上被消灭,高智慧也随即被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