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4章虚伪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615 字     发布

几日后,太平公主传少帝命,让位于相王。

  李旦自然不肯,不是虚伪,他是真的不想趟浑水。刘幽求去跟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商量,道:“相王以前做过皇帝,大家都很佩服,今日天下人心不安,家国事重,相王怎么还能拘泥于小节,不早日即位以镇天下?!”李隆基说:“相王生性恬淡,不喜欢管事。你看,今日虽然天下就摆在眼前,他不也要让给别人吗?更何况在位的是亲兄弟的孩子,怎么能让人家退位呢?”刘幽求说:“众心不可违啊,相王虽然想要独善其身,但国家社稷,岂能没人打理呢?”

  于是,李成器、李隆基二人去见父王。

  讲了很多道理,李旦终于点头同意。

  此时,刘幽求正在梓宫,上有少帝,旁边站着太平公主。说起这事,太平公主问道:“皇帝想要把黄伟让给叔父,这事成吗?”刘幽求扑通一下跪倒在地,道:“国家多难啊公主,皇帝仁孝,想要学习尧舜禅让的美德,让相王代他担当重任,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!”太平公主也同意,于是拟好了诏书,这才传了过去。

  完事之后,太平瞧了瞧还啥事都不知道的少帝。

  他坐在御座上,左看右看,太平公主走上前去,缓缓道:“天下之心归属相王,这座不是小孩子该坐的!”提着就把少帝给拿下来。唐睿宗再度即位,亲临承天门,大赦天下,复以少帝为温王。李旦即位,意味着他的梅开二度,同时,也意味着李成器、李隆基兄弟俩必须得有一个是太子。

  必须的。

  嫡长子李成器,第三子李隆基,一个是长子,一个是功臣,到底该立哪一个,李旦伤透了脑筋。

  照常理来说,立李成器那是必须的;可爷爷的故事告诉李旦,这样做会出人命的。好在宋王李成器无功不受禄,立太子的时候,他推辞道:“国家安定,就该立我。”当然,这是立长不立贤的传统,李成器的第一句说得没错。接下来,他写道:“国家危难,就得立有功者,如果违背这条原则,四海必然失望。所以,臣不敢居平王之上!”

  李成器铁了心要让李隆基当太子,李旦却不允许。

  于是泪流满面,磕头捣蒜,连续哭了好几天,李旦还是不许。最后还是大臣舆论厉害,都吵吵嚷嚷着服李隆基,没说不服李成器,但话说一半就够了。刘幽求上奏说:“臣听说过这么一句话:‘平定天下者就应该享受天下的福分。’如此看来,平王拯救社稷于危难之中,让陛下和亲戚们都免受苦难,居功至伟,又最有贤德,真的是无可置疑呀!”

  李旦终于点头同意了。

  用长相说话

  

  李隆基有两个很特殊的仆人,一个名叫王毛仲,一个名叫李守德。

  这两人常常伴随李隆基左右,英勇非常,尤擅骑射,在外人看来,他俩就是李隆基的贴身保镖。李隆基待别人都非常好,更别提两个贴身保镖了,可这个王毛仲却并不让人放心。当天下午,李隆基率领众人去皇苑的时候,他开始犯起了嘀咕。见阵势吓人,干脆直接藏起来不出去,就是不跟着李隆基。

 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,王毛仲忽然又出现在了大家面前。

  大家一片唏嘘,这个高丽人,实在是太不要脸了。可瞧瞧李隆基,却走上前去,拍了拍王毛仲的肩膀。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,这个逃兵还被李隆基拜为将军。至于譬如崔湜、赵彦昭、杨慎交等一类的人,统统贬到了地方上去。新官上任三把火,李旦复位之后,先是把则天大圣皇后的名号恢复成天后,又追谥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。

  以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、扬州大都督、太子太师。

  以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,参知机务。这个薛稷,写得一手好字,在李旦跟前服侍,他儿子薛伯阳娶了仙源公主。

  追削武三思、武崇训爵谥,斫棺暴尸,平其坟墓。

  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,宋州刺史韦嗣立、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,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郎,华州刺史崔湜为吏部侍郎,并同平章事。

  越州长史宋之问、饶州刺史冉祖雍,坐谄依附韦、武两党,流放岭表。

  立衡阳王李成义为申王,巴陵王李隆范为岐王,彭城王李隆业为薛王;加太平公主实封满万户(我晕)。

  仔细看过贬谪和提拔名单的人会疑惑,其他人都好说,可这个崔湜为什么会这么特殊呢?他以前没做过什么好事,先是被贬地方,后来又成了吏部侍郎、同平章事。答案其实非常简单。

  崔湜才华卓绝,曾在天津桥上骑马吟诗,中间有一句道是:“春游上林苑,花满洛阳城。”张说听到以后,惊诧不已,羡慕道:“此句可效,此位可得,其年不可及也!”意思就是说,崔湜这个句子别人努力努力可以写得出来,他的官位努力努力也能坐到,可是你瞧瞧他年纪轻轻的样子,别人能比得过吗?

  所以说,崔湜是少年才俊。

  而且长得非常帅。

  他是才子中的佼佼者,更是男人中的公交车,先后让很多有权势的女人上过。这里头,以上官婉儿最为有名,但比较隐蔽的是,他和太平公主也早就上过床了。上过床的人都有一种亲切感,所以,作为功臣,崔湜留了下来。崔帅哥不甘寂寞,回到朝廷后,给太平公主吹枕边风,让他老爸也当了大官。

  嗨,谁让人家年轻呢!

  相比崔湜,曾经和他一起依附武三思的郑愔就没那么幸运了。

  郑愔不比崔湜才华差,十七岁就中了举,一直默默无闻。后来来俊臣当酷吏,他依附来俊臣,得以进入高层。来俊臣死后,他依附张易之,后来张易之也死了。张易之完蛋以后,他又跟着韦后混,韦后也败了。很可惜的是,他也有和崔湜不一样的地方,那就是长相。此人长相,用史书上的话说就是“貌丑多须”。所以说,不光女人在职场上长相很重要,男的也一样,尤其是你的领导是太平的时候。

  韦后临朝时,郑愔被她贬成了江州司马(不是因为长得丑,是因为贪污太多),到了江州,他偷偷跑到了均州(湖北丹江口)。

  李隆基起兵诛灭韦后时,郑愔同志正和谯王李重福商量起兵诛灭韦后的事宜。后来大家听说他妈的一个年轻的后生临淄王把韦后给灭了,于是开始着急。李重福被李旦安排到集州(四川南江)当刺史,还没出发,一起和郑愔同志密谋的洛阳人张灵均同志劝他道:“大王是先帝的长子,应该当天子。相王虽然有功,可名不正、言不顺,不应抢先帝的江山。大王有所不知,洛阳百姓每天都盼着大王回去主持政事。大王如能潜入洛阳,发动左、右屯的营兵杀死留守,盘踞东都,然后西取陕州,东取河南、河北,天下必然可定!”

  鬼都知道这是骗人的,可李重福居然信了。

  张灵均见李重福点头,那种当权臣的未来指引着他的行动。和郑愔一起,他们找了几十个人,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走法。李旦下诏,是让郑愔去当沅州刺史,可郑愔听命后,留在洛阳就不走了。他辛辛苦苦起草了立李重福的诏书,这封诏书的内容是这样的:立重福为帝,改元为中元克复。尊皇上为皇季叔,以温王为皇太弟,以郑愔为左丞相、知内外文部尚书、知吏部事。

  是的,没人家别人的事儿,除了李旦要当皇季叔,温王要当皇太弟,李重福要当皇帝,改元,剩下的就是他郑愔要统领政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