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8章旅途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673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勃,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;有怀投笔,爱宗悫之长风。舍簪笏于百龄,奉晨昏于万里。非谢家之宝树,接孟氏之芳邻。他日趋庭,叨陪鲤对;今兹捧袂,喜托龙门。杨意不逢,抚凌云而自惜;钟期相遇,奏流水以何惭。呜呼!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;兰亭已矣,梓泽丘墟。临别赠言,幸承恩于伟饯;登高作赋,是所望于群公。敢竭鄙怀,恭疏短引;一言均赋,四韵俱成。请洒潘江,各倾陆海云尔:

  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

  画栋朝飞南浦云,珠帘暮卷西山雨。

  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

  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

  王勃,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饱受打击的他,终究怀揣梦想,也许,这,就是人生的意义。昔日的帝王之子,现在在哪里?昔日的风云变幻,如今又在哪里?人总是如此,每日劳劳碌碌,总想得出个结果,可到了最后,什么都没有了,就像此时的风景,滕王不在了,歌舞也不在了,有的,只是槛外的孤独的江。

  滕王阁宴会圆满结束,因为王勃,在场的重要人物都被描画了下来。阎公大喜过望,送给王勃一百段上好的锦缎,权当交情。也许,在阎公看来,王勃日后,定会飞黄腾达,这是一定的!可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料到,当日名垂千古的王勃,最终会消失在南海汪洋之中。上元二年(公元675年)十一月初七,王勃终于走到了尽头,这里是岭南都督府治所所在地——广州。想要到交趾),必须乘船跨过南海。

  准备了很长时间,王勃兴冲冲地开始了他的大洋旅途。

  上元三年(公元676年)秋,王勃从广州赴海,前往父亲所在,遇暴风,溺海而死,时年二十七岁。

  

  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封禅泰山,惹死了不少人。这些人中,以李义府的死最为大快人心。对于志得意满的武后来说,对于一条给肉就是主的狗,死与不死,对自己的确没什么影响。从泰山回来以后,武后对自己在社首山上的表现很怀念,她越来越自信,最后竟撺掇着老公给每个人都官升三阶。

  你见过这么给力的皇后么?

  武后的手段何止这些,听听下面的故事,你就会明白一名优秀的女强人是如何将天地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了。我们要从一段对话开始,这是我们文化中最著名的对话之一:

  寒山问拾得:“世间有人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,如何处之?”

  拾得答曰:“只要忍他、让他、避他、由他、耐他、不要理他,再过几年,你且看他!”

  话说武士彟的第一任夫人,复姓相里,名曰不知,生了两个儿子,老大名曰武元庆,老二名曰武元爽。这两个孩子,乃是武士彟的希望,生出来的时候武士彟感觉十分喜庆,十分爽,故名。武士彟是大官儿,娶了杨氏当小老婆。杨氏很争气,接连生出来三个。可武士彟头疼了,不为别的,这仨是清一色女孩,一个带把儿的都没有。

  这三个女娃娃中,中间那个就是武则天。

  武则天十二岁那年,李渊死了,武士彟悲痛致死。从此,杨氏一家的厄运开始了。原本妯娌就破嘴子烂舌头地在背后瞎说,当家的一死,可算是松了裤腰带什么屁都敢放了。武士彟有个亲哥哥,不是姓武就是姓堵,生了两个儿子,一个名曰武惟良,一个名曰武怀运。武怀运,渊男产,名字悲催,事情也悲催。

  武惟良、武怀运、武元庆、武元爽……全都不待见杨氏和她的女儿们。杨氏曾经发过毒誓,日后荣华,定让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吃不了兜着走!当然,杨氏的梦想实现了,二女儿当上了皇后,谁人再敢说个不字?武后再记恨这几个家伙,但说到底,他们也还是武家的人,不能让外人看笑话。

  于是,升官儿的升官儿,发财的发财。

  武家的女子都克夫。武后的大姐嫁给了越王府一个叫贺兰越石的官员,贺兰越石官儿当得如日中天的时候,她把人家给克死了;武后的小妹嫁给了大将军郭孝恪的弟弟,宁远将军郭孝慎,无奈郭孝慎命硬,三妹克了半天,最终的结果是俩人同赴黄泉。

  大姐克夫,好歹还留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;三妹克夫,啥都没留下。

  当上皇后以后,武后决心让表亲跟着光荣一把,至于堂亲,先让他们光荣,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。武后先给老妈封了个荣国夫人,又给大姐封了个韩夫人。把武惟良从始州长史超迁到司卫少卿,武怀运从瀛州长史迁到淄州刺史,把武元庆从右卫郎将升到宗正少卿,把武元爽从安州户曹累迁至少府少监。

  等女儿干完这些漂亮仗后,杨氏决定出出当年的恶气,给自己争口气。

  某日,荣国夫人(杨氏)请客,武惟良、武怀运在场。酒到酣处,老太太问:“你们还记得原先的事儿不?今日的荣华富贵怎么样啊?(颇忆畴昔之事乎?今日之荣贵复何如?)”不知道武惟良是喝高了还是脑子真有问题,非但不奉承下,反倒十分不爽地说:“我们这些子弟,都是因为有功才这么早就入了官职,我们是有多大能耐挑多大担,不求富贵!”荣国夫人已是有几分不悦,不料武惟良脑子真有问题,接着说道:

  “我们升职跟皇后有什么关系?如果真跟皇后有关,那是朝廷对我们错爱,我们得天天提心吊胆才行,一点儿都不光荣!”

  言外之意,我们武家这一帮人升官发财,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,跟皇后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既然没有,我们也就犯不着给您磕头作揖,如果是因为皇后我们才升职,我们得天天惶恐不安才对,您瞧我们这副德行,有惶恐的样没?说完,武惟良意识到了荣国夫人的不悦,可什么都晚了。

  杨氏被武惟良气得睡不着觉,把满腹委屈跟武后说了一遍,武后听罢,表情无变。

  我只知道武后后来真的办了一件利落事儿,她上疏了。如果让普通人来写这封上疏,肯定是把武惟良等人的恶行臭骂一顿,然后建议左迁。可武后毕竟是武后,她绝对不会这么办的,要玩儿,就把人往死里玩儿。上疏上的内容无法确知,不过经推测,我准备捏造一份,词句肯定不对头,但意思肯定就是如此:

  臣妾不求有和长孙皇后一样的美誉,但从内心来讲,还是十分想要效仿的。现在,臣妾的几个亲戚没什么功劳,却又占用着朝廷的地方,臣妾每天都觉得对不住普天之下的老百姓。若是让臣妾说,臣妾甘愿背负对至亲不好的罪名,可是,臣妾这样做,相对于一国之兴盛,渺小得何值一提?

  请出惟良等人为远州的刺史,则臣妾幸甚!

  李治死都不会想到武后要整她全家的男人,看罢上疏,感动良久。他很幸福,也很庆幸,庆幸自己能娶到这么好的老婆。于是,李治把武惟良他们支走了。从中央到地方,武惟良检校始州(四川广元)刺史,武元庆去了龙州(广西西南)当刺史,武元爽去了濠州(安徽凤阳)当刺史。

  报复完了吗?

  还没有,这才刚刚开始!

  别以为他们真的是去地方上任,让武后的记恨的人,是没有好下场的。武元庆到了龙州,每天受恐吓过日子,没几天就郁闷死了。看起来最爽的武元爽,当刺史的地儿是安徽,在这里面算是好的了,但大概是到地方上任的诏令让他觉得不爽,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,办了点儿不该办的事儿。于是,直接不去濠州,改发配振州(海南),没几天也死了。

  有人问,不是武惟良惹事儿么?怎么偏偏他没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