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死而复活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696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孙坚一路收集散兵败将,进占阳人县(今临县西),准备伺机再战。董卓听说已经不行的老熟人孙坚竟然死而复活,立即派两员大将,以胡轸为大都护、吕布为骑督,带五千人马,前往“迎接”。

  既然还没有把你死,那就往死里打。

  董卓认为,孙坚经过徐荣这么一棒槌,已经半残废了,自己有两员大将,外加五千精兵,够用了。

  吕布是很厉害的,胡轸也是很厉害的,两人加起来应该是厉害的平方,无坚不摧的,但事实证明,在军事学上,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,搞不好,一加一也会等于零的。

  因为董卓派出的是一个失败的组合,这个组合最致命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团结。

  说来也是凉州兵团的老问题了,凉州兵团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铁板一块,它的人员构成很复杂,也是派系林立,山头众多。总体上看它里面至少有三座山头:董卓起家的老底子凉州军团,兼并而来的丁原并州军团以及京师其它队伍。论地位,凉州军团是嫡系是老大,其余的队伍最多算是二房、三房。

  二房、三房怎么能和正室的地位相比呢?

  而吕布恰好是前并州刺史丁原手下,杀掉自己的老板投靠过来的,虽然经过努力也成为董卓跟前的大红人,但领导买账,并不等于领导手下的兄弟也买账。像什么胡轸、李傕之流就常常仗着自己凉州军团元老的身份耀武扬威,而且老拿有色眼镜看这些从丁原那里转会过来的兄弟,看来看去怎么都觉得这些人是二等公民。

  团结就是力量,不团结,就没有战斗力,再强大的实力也等于零。

  洛阳是不能再待下去了,为了安全起见,王允改名换姓,浪迹天涯成为浪子。

  灵帝刘宏死后,王允受大将军何进的邀请,再次复出,枯木焕发第二春。

  张让还在,不同的是,这次张让没有再为难他——没空。

  张先生现在实在很忙,正忙于斗争。

  朝廷的斗争依然如火如荼。

  这次不光是斗争的层次也提高了,而且对手的档次也上了几个台阶了,全是带头大哥级的人物,如大将军何进等等,再差也是袁绍一类的高干子弟,至于那个死过好几回的无业游民王允,实在看不上眼,也实在无暇照顾他。

  这次王允成熟多了。

  都说商场如战场,其实官场更如战场,商场玩的是经济,输了还可以卷土重来;而官场处处布满雷区,玩的是权力、是心跳,一着不慎连命都没有了。他终于意识到在官场上摸爬滚打,光有正义感是不够的,光有战斗精神也是不够的,光有实力也是不够的。

  人在江湖上漂啊,哪能不挨刀啊。从某种说意义上说,行走江湖就是为人处世,处得好,八面玲珑,处处吃香,处不好,四处碰壁。

 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,必须学会忍耐、必须学会伪装,必须学会虚与委蛇。

  董卓进京时,他这么做了,所以他成功了。

  再后来他忘了,所以他最终失败了。

  这次出山,他还没怎么表现,江湖上就接二连三发生了一系列确眼花缭乱的事情:何进完了,张让等人也玩完了,紧接着董卓进京了,开始重用士人,王允也属于董卓重点关照的对象。

  历史,悄悄将他推到了前台。

  但这次,他选择了合作。

  现在的王允已经乖巧懂事了,他不再愤世嫉俗,他学会了曲意奉承。董卓废少帝,袁绍他们反对,王允没反对;关东将领要造反,董卓要镇压,王允没反对;董卓要迁都,许多人反对,王允还是没有反对,甚至董卓在洛阳烧杀抢掠,王允都没有发声明表示谴责。

  在外人看来,以前那个特别能战斗的王允变了,变成了两面派;在董卓看来王允也变了,变成了自己人,用这样的人,放心。

  其实,他们的感觉都是错觉。

  王允身上的标签虽然老滑头、两面派,但他的心只有一颗——爱国心。

  我心永恒。

  王允知道,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,无效的。以董卓的实力和脾气,莫说一个王允,就是一百个王允反对也是无效的,就是全天下的人都投票反对也是无效的。

  该执行的还得执行,该杀的还得杀,该流血的还得流血。

  王允清醒地知道,董卓是国贼,除掉他是必须的,但要真正取得斗争的胜利,目前只有忍耐,只能虚与委蛇,再寻找合适的战机,才能让那个窃国大盗一招毙命。

  以前的王允特别能战斗,现在的王允特别能忍耐。

  所有的忍耐,都是为了战斗!

  仅此而已!

  于是,王允同志经过彻底反思,规规矩矩地当起了老实人。

  于是,董卓轻易上当了。

  经过考察后,董卓发现,王允同志对自己的定位是很准确的,工作态度也是十分端正的,作为下属,他一心一意为领导打工,任劳任怨,领导说一,他绝不说二,领导说三,他绝不道四,领导指东,他绝不往西。这样乖巧懂事的人不提拔重用简直就没道理了。

  董卓也不含糊,并对他委以重任,让他当上了总理(司徒)、同时兼任中央办公厅主任(尚书令),“朝政大小,悉委之于允”,真可谓进步神速。

  敌人就是这样一手培养起来的。

  接着董卓还给他王允一个温侯的头衔,享受五千户的租税(食五千户),这相当于是送王允一个聚宝盆了。大家都知道,吕布是著名的温侯,但却很少有人知道,温侯的头衔一开始是属于王允的,在铲除董卓之后,为酬谢吕布同志“大义灭亲”的壮举,王允特意辞去温侯爵位,让给吕布。

  董卓真的很大方,很真诚,但王允却真的很谦虚,很客气。

  他居然不想要。

  打工仔为老板工作天经地义,无功不受禄,要什么赏赐啊?

  天上掉金元宝居然不接,董卓有点纳闷了,千里当官只为财,你小子是不是玩虚伪,嫌少啊?

  王允只嫌多,不嫌少。

  董卓更加搞不懂了,老子都是大贪官,你小子却不贪污不腐败的,咱们一点共同语言都没有,莫不是反贪局派来的卧底吧。

  阴谋家的朋友只能是阴谋家,贪污犯的朋友也只能是贪污犯,你没有一点不良嗜好,我怎么放心使用呢?

  终于有聪明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,赶紧出面劝王允,你干嘛呢?董太师他老人家给的东西,不要不行,你不要就是不给面子,你不给面子,董卓就不会高兴的,董卓不高兴,就会整人,不划算的。

  王允一想也是,在董卓的眼里,只有服从他的才是好同志,如果过分谦虚,破坏自己在他心目中的良好形象,引起他的猜疑,反倒弄巧成拙了。

  那就先把太师的一片深情厚谊收下,在说了一大通感谢领导厚爱的话后,王允接着向董卓谦虚地表示,太师啊,您的心意我领了,但您给的礼物太重,食租税(采邑)五千户实在太多,我胃口没那么大,您老人家随便给点意思意思就行啦。董卓拗不过,给打了个折,赏采邑二千户。

  董卓给的礼物照收,私下里的密谋工作也照做,而且是紧锣密鼓,一点没放松,这就是王允的精明之处。

  其实董卓的毁灭,就是从王允加盟的那一刻开始的。

  王允首先找到司隶校尉黄琬、尚书郑公业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事宜。他们商议的结果就是,对付像董卓这样手握重兵的狂人,手头没有一点兵,说什么都是白扯。

  董卓阵营也有意志不坚定分子——吕布。机会很难得。

  王允决定趁热打铁,策划吕布反水。

  经过王允同志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,吕布总算有一点点动心了。

  但再怎么说董卓也是自己的干爹啊,自己多少也有一点点心理负担,哪有干儿子拿刀干掉自己干爹的(奈如父子何)?

  不就是一个名分问题吗?简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