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陈年往事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705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他下课,并不是因为工作原因,也不是心理原因,也不是健康原因——而是一个偶然因素。

  说起来是一件陈年往事了:宫里的宋皇后被废,全家受到牵连,其中家族里一个叫宋奇,恰恰又是曹操同志的堂妹夫,这下曹操也受到牵连。

  其实这种事可大可小,关系好,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了,偏偏曹操平时得罪了宦官,这么好的报复机会,不用白不用,人家也乘机给他下点猛药,深挖细查,直接把这个刺头打发回家喝清茶。

  这样,公元178年,曹孟德同志又不幸下课了。

  一年跑两个单位上班,都是打短工,白辛苦一趟,运气实在太差了。

  京师太闹,曹操决定,回老家,清静清静。

  光和三年(180)六月,曹操同志又卷土重来了。这次是因为通晓古文经学,又被征召,重新回来当议郎。

  这次运气不错,也没谁出来为难他,他干的时间较长。

  但曹操是不甘寂寞的,就是闲职,他也想干出点名堂,期间他做了两件实事:

  一个是上书为党人鸣冤。宦官于公元168年发动宫廷政变,杀害大将军窦武、太傅陈蕃,夺取朝廷大权,但曹操上书说,“武等正直,而见陷害。奸邪盈朝,善人壅塞”。那意思是说,窦武、陈蕃他们都是好同志,却被陷害了。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好东西,把真正好人的道儿都挡完了。

  好家伙,敢为窦武犯案,胆子还不小啊,在人妖眼里,陈蕃、窦武他们的案子就是天字号第一政治大案,谁碰谁倒霉。

  曹操偏偏不信那个邪,天不怕地不怕,骂宦官,捎带着皇帝一块骂(其言甚切)。要知道那可是宦官最猖獗的时候,你要不要命啊。

  好在皇帝大人大量,没和他计较。

  这件事没办成,也丝毫不影响曹操同志的高昂情绪,他反而越挫越勇。

  两年后的光和五年(公元182年),曹操的战斗精神再次爆发,这次他将矛头对准朝廷的两条大鱼——太尉许戫、司空张济(不是董卓手下的那个同名人物)。

  说来此事还和灵帝大人有关,都说灵帝同志是千年难得的极品昏君,坏事做了几火车,其实此君在位时,也不是坏事做绝,他也干过一点好事的。比如这一年(182年)的正月,灵帝同志心血来潮,他下决心开展一次系统的反腐肃贪行动,下令对那些既没什么政绩,口碑又差的地方领导干部搞个末位淘汰,统统罢免。

  皇帝贪一点,你们也跟着贪,成何体统!

  灵帝同志这次是决心要好好整顿吏治的。为显示其反腐败的坚强决心,他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那两位总理级别的大领导亲自主抓。

  这次的任务很简单,只需要根据群众意见(风谣)明辨是非,对号入座,调查落实,然后顺藤摸瓜、请君入瓮,整个反腐工作就算完成了。

  但让人气破肚子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两个大领导竟然连这么点小事也办砸了。

  因为他们不是人,而是人渣。

  此时的东汉王朝早已污浊不堪,宦官把持了朝政,宦官的亲属也鸡犬升天,宰州列郡,不可一世。你派他们去反贪,就是让他们打击宦官。别看他们是总理级的大领导,可胆子比老鼠还小。

  没有勇气完成任务倒也罢了,更可恶的是两位大人接受任务后,还欣然接受了宦官的收买。

  你反贪可以,就是不能动我们的亲属!这是宦官给出的底牌。

  吃人嘴短,拿人手软。宦官爷爷下指示,两位领导自然不敢违背,但皇帝大人布置的作业又不能不完成,否则,自己会死得很难看。

  怎么办?

  忽悠!

  反正皇帝经常被人忽悠,也不在乎这一次。

  再怎么忽悠,也得抓几个人来交差吧。

  这两个官场老滑头抓耳挠腮想了半天,总算想出一个解决之道:贪官是不能碰了,那就制造冤假错案,弄几个老实人来凑数。说来还是领导有办法,直接弹劾那些老少边穷地方的地方官,门槛也不高:凡是廉洁、凡是爱民的、凡是能干的,恭喜你被免职了!

  还是穷地方的人好欺负啊,这么一阵风刮过去,秋风卷落叶般地一下砸掉26个人的饭碗。

  反腐倡廉,成就巨大,成就巨大!

  办案领导很高兴,宦官很高兴,皇帝也很高兴!

  大家都很高兴。

  

  

  高兴之余,是震惊。

  这些领导忽视了一个严肃的问题,砸人饭碗历来都是遭人切齿痛恨的,你今天能莫名其妙地砸人饭碗,惹急了人家明天就敢莫名其妙地扒你祖坟。小地方的人固然老实,但绝不好欺负,要想一下子折断26根筷子都很费劲儿,何况是26个人。

  于是,26位下岗的难兄难弟团结起来向朝廷申辩,司徒陈耽则自告奋勇帮他们向皇帝叫屈。

  皇帝好不容易做点好事,兴奋劲儿都还没有过去,你现在居然说这是冤假错案,要推倒重来,这不是打领导耳光吗,谁理你?

  帮忙的结果是该下岗还下岗,该逍遥法外还逍遥法外,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(舅)。

  只有陈耽同志的命运没能照旧,由于他狗拿耗子主动管闲事,让宦官很不高兴,结果耗子没拿住,自己成为落水狗,三月后被调整下岗,两年后在狱中莫名其妙地死去。

  这就是宦官的能耐!

  就在陈耽同志上书的那年,全国自然灾害不断,很迷信的刘宏同志下诏,让大家帮忙找一下原因。那时,人们的掌握科学知识有限,面对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,自然不会像现代人那样往全球气候变暖、环保不力方面去想的,主要是反思到底是哪些人做了对不起组织,对不起人民,对不起上天,惹天老爷不高兴的事情。然后大家趁机利用自然灾害做政治文章,你攻击我,我攻击你,最后搞倒搞臭一批人就算万事大吉。

  机会来了!

  国家被人妖党羽搞成这副模样,生气的人很多,但有勇气站出来的人,很少。

  还是那句话,宦官实力太强,要向人家叫板,是需要底气的。

  而底气是需要实力做后盾的。

  想当初党人那么有种,那么好斗,但还是失败了。

  这次充当斗士的是曹孟德同志。

  他勇敢地站了出来,严厉谴责攀附权贵的官员。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议郎,但和权贵作斗争的精神头比党人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  

  好在迷信的皇帝终于听进去这个议郎的话,于是把过去的东西又推到从来:该平反的平反,该上岗的上岗,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(比如张济),该下课的下课(比如许戫)。

  一个议郎凭一己之力,成功翻案,还扳倒不可一世的三公,也算大获全胜,值了!

  但此后曹操同志的锋芒也慢慢收敛起来。因为他发现经过这件事后,朝廷还是以前的朝廷,皇帝还是以前的皇帝,人妖还是以前的人妖,官员还是以前的官员,没有丝毫的改变,甚至更为混乱!

  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,那就是摆在他面前的社会现实。

  江湖险恶,斗争固然是需要的,保全自己更是必须的。

  许多人钦佩曹操的战斗精神,却忽略了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:除了运气好以外,更重要的因素是他有一位保护伞罩着——他父亲曹嵩。

  爷爷是老江湖,父亲也是老江湖,虽然他们不亲自参加战斗,但他们的关系网、影响力无处不在,所以别人轻易奈何不了他——否则,别说一个曹愤青,就算十个曹愤青加在一起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啊。

  偶尔瞅准机会激动一把可以,经常那么干,那是找死。

  曹操明白好运不可能天天光顾自己,父亲本事固然很大,但他不是神仙,无穷大,真把对手逼急了,后果也是很严重很血腥的——不是搞死人妖,就是被人妖搞死。

  以前党人发动集团冲锋都攻陷不了人妖的铁桶阵,何况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,单枪匹马啊,把握又有多大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