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乌合之众

西葫芦炒鸡 著    2753 字     发布

  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吧!

  蹇硕出了一口恶气,幸灾乐祸的看着落魄的曹操卷起包袱回老家。

  被免职的曹操,在洛阳无事可做,只能回到老家谯县,过着闲居的日子。

  过了两年,即光和三年(公元180年),曹操以能明古学,又被朝廷征召,任命为议郎,这是一个调研员的职位,也是一个顾问,可以参预朝政。

  于是顾问曹操上书陈时弊,为大将军窦武、太傅陈蕃等人申冤,要求恢复忠臣名誉,惩罚奸邪之徒。虽然曹操屡次上书进谏,言辞恳切,但没有被老板汉灵帝采纳。

  看着朝政日益腐败,想当治世之能臣的曹操无能为力,心里很郁闷,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是废话,干脆不再向老板汉灵帝提建议了。

  看来想当能臣是很难,不是你有才干就能当得了的。但是曹操并不气馁,他在等待着一个机会,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。

  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。那就是黄巾起义爆发,朝廷急需一批有才干的人去镇压暴动。

  光和七年(公元184年)二月,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全面爆发,犹如火山大爆发一样,全国七大州烽火四起,朝野震动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军事人才就成了抢手货,政府纷纷召集有军事才能的人去镇压暴动。于是30岁的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,奉命镇压颍川的黄巾贼。

  骑都尉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军队编制的正旅职,是军队的中层干部。曹旅长带着他的一支劲旅,马不停蹄赶赴作战的第一线,受命于中郎将皇甫嵩等人。

  张角是一个草包统帅,况且这群黄巾军又是乌合之众,根本就不是中央军的对手。所以曹操、皇甫嵩等人合军大破黄巾军,斩首数万级,大获全胜。

  曹操由于镇压黄巾贼有功,被擢升为济南相,当了一个正厅级别的市长,管辖十余个县。

  新官上任三把火,意思是比喻新上任的官员要做几件有影响的事,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,建立自己的威望。

  曹操明白,自己新官到任,济南有很多的事情要等待自己来理清头绪,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新官上任放了哪三把火。

  到任济南,曹操做了三件重要的事,俗称“曹公三把火”。

  第一把火:反腐败。

  官场腐败问题是古以来就有的事情了,无论哪朝哪代,官场的腐败似乎就像一个魔咒,从来没能摆脱得了。即使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堪称史上最严的“肃贪令”,依然有很多官员前腐后继,不怕死去腐败,铁腕冷血的朱元璋依然不能解决官场腐败的问题。这就告诉我们,贪婪是绝大多数地球人的通病。你可以消灭得了人的肉体,但消灭不了人骨子里的贪婪。

  当时的济南腐败问题非常严重,如果按朱元璋的“肃贪令”来处罚的话,估计济南十有八九的官员就得死!朱老大的圣旨上明确的写道:“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,一律处死,决不宽待。”翻开明朝法律《大诰》三编,我们可以看到朱老大亲自惩办贪污的档案,在这些经典案例汇编中,肃贪的力度与残酷度让人触目惊心。凌迟、枭首、族诛案数千件,弃市以下案一万余件,其中很多贪官受贿金额在今天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。

  用重典治乱世,这是朱元璋奉行的政策,也是曹操奉行的政策。不过一千多年前的曹操,不可能像一千多年后的朱老大那样暴力。朱老大创造性的发明了“剥皮实草”、“锡蛇游”等极为残酷的刑罚,其实是可以申请专利的,有望打破吉尼斯纪录的酷刑。如果时光能倒流,恐怕曹操看了也会不寒而栗,感叹道:后辈可畏,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。

  但是曹操也不是吃素的,他深恶痛绝官场腐败问题,走马上任济南后,立即上奏罢免了八个贪官。要知道,当时曹操罢免的各县官员大都是攀附皇亲国戚的,即是我们老百姓口中所说的有后台的人。

  铲除一切腐败者,还济南一个纯净!

  这就是当时曹操的决心。

  谁贪赃枉法,就别怪我手辣了!

  济南的贪官看见这个曹市长不按常理出牌,知道还继续呆在济南,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,吓得卷起包袱跑路了。

  此处不留爷,只有留爷处!

  济南的贪官跑到外地,又可以通过关系来混一个官位。卖官鬻爵是当时朝廷的一门生意,反正世道混乱,这些贪官不怕到外地没有官做。

  一时之间,济南郡成了全国廉政的模范城市。当然,当时不可能评这个奖项,所以曹市长也没有上报纸宣传他的廉政方针。

  第二把火:依法治市。

  第一把火放了,曹市长又放出第二把火——依法治市。

  我的城市我做主。

  曹市长又拿出了他当衙役局长时的作风,执法如山,依法治市。

  打击地方地主豪强,查处欺男霸女行为,这成了曹市长工作的重点。

  在曹市长的努力下,路霸、村霸、市霸以及各形各色的地头蛇,不是夹起尾巴好好做人就是逃跑到外地了,济南郡的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。

  第三把火:破除迷信。

  古代科技不发达,人们讲迷信是很普遍的事情。在混乱的年代,老百姓更倾向于把命运寄托给神灵,所以当时济南的迷信活动很旺盛。

  修建祠堂、烧香拜佛、磕头许愿,成了济南老百姓的日常活动,这势必影响了生产,也不利于安居乐业。

  究竟曹操是不是一个无神论者,我们现在不敢太确定,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曹操对这些迷信活动深恶痛绝之。曹市长一声令下,大批城管出动,把济南老百姓修建用来磕头许愿的祠堂统统推倒。

 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,济南郡作奸犯科者逃窜他郡,城市秩序井然,人民安居乐业,“政教大行,一郡清平”,蔚成风气。

  我想后世的朱元璋,看了曹操这反腐的政绩,他必定会羡慕不已,因为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,我反腐的力度远远比曹操大,为何我不能成功?

  自古以来,杀戮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。但朱元璋把杀戮奉为圭臬,以为靠杀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但是他错了,狠人朱元璋至死都不会明白,反腐并不是全部靠人头落地、血流成河来完成的。

  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  如果朱元璋在地下听见这句话,我估计他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的。

  中平四年(公元187年),世道更加混乱了,天下更加不太平了。先后发生了荥阳民起义、南匈奴反汉、张纯反汉、长沙区星起义等一系列的起义暴动,在这种政治极度黑暗的情况下,朝廷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。

  这一次,曹操没有接受这个任命书。宦海生涯十几年,他把朝廷和官场都看透了,知道这个帝国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。“治世之能臣”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。

  于是曹操用一个理由来拒绝这个任命——我生病了,不能工作了。

  生病报告一打上去,曹操又一次回到了老家谯县。

  回老家的曹操的生活是这样的:“筑室城外,春夏习读书传,秋冬弋猎,以自娱乐”。

  翻译过来就是:在城郊修建一座房子,春夏季节沏茶读书,秋冬季节出去打猎改善生活,自娱自乐,与世无争,过着自己个人的桃源生活。

  话虽如此说,当然此时的曹操,不可能像隐居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一样,做到真正的与世无争。其实曹操并没有死心,他仍然在关注着世态,牵挂着国家的命运。

  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

  身处乡下的曹操,依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:人生路漫漫,我要不断求索,不断上进。

  我想此时的曹操,他并没有闲着,他一定读了许多课外书:兵书。

  有钱出去旅游,没钱在家读书。

  这是现在许多人挂在嘴边的话。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得到释放。

  这个时候的曹操,他家虽然很有钱,但也不能出去旅游了,只能呆在家里读书了,努力让自己的灵魂得到释放。